高雄哈瑪星地區發展早,擁有早年的街區紋理,為免老屋風華日益消散,市府都發局去年起就透過提案補助,鼓勵青年發揮創意進行老屋改造,最近已有多棟老屋重獲新生,還有3棟的特色老屋正加緊趕工,預定年底開張營運,另有多件提案正進行審查,哈瑪星的老屋新勢力可說正在逐步成型。 像麗雄街13號是建於1931年日治時期的診所,建物外觀保有洗石子牆面與木造門窗,2樓內裝是和式隔間。經營者鄭先生保留了老房子原有格局,1樓提供簡易餐飲,2樓做為藝術創作者的工作室及展覽空間,要為哈瑪星注入更豐富的人文藝術氣息。 鼓元街55號、57號連棟2層樓老屋,斑駁的洗石子牆面透露歲月的滄桑,是屋主洪先生的出生地,家族已遷居外地因而閒置多年,但他十分高興能提供給年輕人整修改造,其中一棟預定變身為舊木料再製文創商品的企業營運基地,另一棟作為歐式廚藝教室與野餐活動企劃工作室,提供餐飲服務與美食講座。 都發局長李怡德說,老屋活化再生保存哈瑪星的城市發展記憶,更營造出高雄海港老城區的懷舊氛圍。為持續帶動老屋改造風潮,都發局特別印製老屋改造手冊供民眾索取,或可至都發局網站瀏覽。
鼓元街55號、57號連棟2層樓老屋,斑駁的洗石子牆面透露歲月的滄桑。圖/高市都發...
鼓元街55號、57號連棟2層樓老屋,斑駁的洗石子牆面透露歲月的滄桑。圖/高市都發局提供
分享
麗雄街13號是建於1931年日治時期的診所,建物外觀保有洗石子牆面與木造門窗。圖...
麗雄街13號是建於1931年日治時期的診所,建物外觀保有洗石子牆面與木造門窗。圖/高市都發局提供
分享

3E5F48BC94253630
arrow
arrow

    uhaid44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